您好!欢迎来到茶叶网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登录 登录

茶叶网

为什么茶爱上了会舍不掉?

2021-01-28 21:02:58| 发布者:admin| 查看:73| 评论:0| 收藏

为什么茶爱上了会舍不掉?

茶,起先是用于药,慢慢从医疗的功效转到精神的层面。

东晋时代,以“闻鸡起舞”留名青史的志士刘琨,在给侄儿的信中说:“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溃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

刘琨每次有郁卒之气,都仰赖茶的效用,我们或可以想见,他在天色微明之际,舞剑之前,先饮“真茶”一杯的情景。

由于茶可以治体中的溃闷,才逐渐与禅的修行结合,因为与修行结合,饮茶才提升了艺术与生活的境界。

关于茶与禅的结合也有一个传说:达摩祖师东来中国,在少林寺面壁,誓言无眠禅定九年,以警醒世人,但到第三年就常打瞌睡,羞愤的达摩遂把眼皮撕下来丢在地上,结果地上长出一棵树,双叶并生,有如眼皮,弟子们采了叶子来饮用,发现能益神醒脑,就开始了禅寺饮茶之风。

传说当然是无稽之谈,达摩祖师何许人也!然而,在唐朝的禅寺饮茶之风大盛,则是真的。莫说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流传千古,降魔大师教禅时也要弟子喝茶省睡。

百丈禅师设立《丛林清规》时甚至设茶座、茶头,有的大寺院光是泡茶的茶座就有十几个。

紫砂壶则是禅僧云水行脚时,为了便利随身携带而发明的。历代寺院附近都是名茶产地,每年春天在寺里“斗茶”提升了茶的品质……这都说明了茶与禅有不可分的关系,但这是后话,我们再回到茶的功效来吧!

汉代《神农本草经》:“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睡、轻身、明目。”

汉代《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东汉神医华佗的《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

梁代陶弘景《杂录》:“苦茶轻身换骨。”

唐代《唐本草》:“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

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从这些文献里,我们就知道唐朝以前的人就认识到茶的功效不少,不仅可以使人省睡、明目、有力气、精神愉快,还可以减肥,增加思想的敏锐,甚至不输于“醍醐与甘露”。

唐代刘贞德把这些好处总合起来,称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作者:林清玄,来源:茶马网,图来源:南茗佳人)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全部评论(0)

相关分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