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判断一款茶是不是好茶的时候,无可避免的会将茶叶的耐泡度作为判断依据之一。如果一款茶耐泡,我们的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这是一款好茶。
其实这样武断的判断,是缺乏依据的。因为普洱茶和黑茶是后发酵茶,它们肯定会比精工细制的西湖龙井茶耐泡。但是西湖龙井就不是好茶吗?答案是否定的,要不然西湖龙井怎么会占据中国十大名茶之列呢?
那么茶叶的耐泡度到底和什么有关系呢?耐泡度越高的茶叶,品质就越好吗?今天我们就和茶友们探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虽然耐泡度的确能够在某方面判断茶叶的质量,体现了一款茶的内含物质的丰富度情况,但是耐泡度并不直接决定一款茶的好坏。
种类不同的茶叶,其特点也各不相同。要想知道一款茶叶的品质究竟如何,就要结合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多方面因素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仅仅将耐泡度作为唯一的判断依据。
对同样一款茶来说,茶叶的耐泡度,滋味和香气综合在一起,才能反映这款茶最终品质的优劣性。所以,品质是否优良,需要从多方面考虑,茶叶的耐泡度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表现方面。
那么,到底是什么会决定一款茶的耐泡度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①茶树的品种
从理论上来说,茶叶里面茶多酚含量越高,则茶叶的耐泡度越高。而不同树木的茶多酚含量也不同,如果按照茶多酚含量的高低来排序的话,则古树>乔木>半乔木>灌木。
所以,如果其他条件都基本相同,古树茶的耐泡度最高,灌木茶的耐泡度最低。
②茶树的树龄和生态环境
在讨论茶树的树龄时,离不开对茶树生态环境的讨论。因为只有在同等生态环境下,讨论茶树树龄才更有意义。
在同样的生态环境下,茶树树龄大的茶叶滋味的醇厚度和耐泡度都会明显大于树龄小的茶树。这也从侧面验证了,为什么大多数人挤破了头也要喝一口古树茶。因为古树茶树龄高,滋味好,耐泡度高,能给喝茶的茶友带去美的感受。
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茶树的生长环境也会对茶叶的滋味及耐泡度产生影响。
如果茶树生长在海拔高、土壤肥沃、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则最终呈现出来的的茶品质量肯定是内含物质丰富、口感饱满、耐泡度高的茶叶。
③叶片的老嫩程度
茶叶的耐泡度也和叶片的老嫩程度相挂钩。如果茶叶中全是芽尖,则这种茶的耐泡度肯定不高;如果茶叶是以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为采摘标准的,则这种茶的耐泡度会相对高一点。
因为粗老的原料具有丰富的内含物质,内含物质析出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在饮用时需要多次冲泡,耐泡度自然较高。
一般来说,绿茶所需原料较嫩,耐泡度较低。而普洱茶以一芽两叶或三叶为采摘标准,耐泡度高。
但这并不能说明,普洱茶品质就比绿茶好。因为虽然和绿茶相比,普洱茶比较耐泡,但这是由于两者不同的加工工艺决定的。
④制作中不同的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中的揉捻是影响茶叶耐泡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原料相同的茶叶,如果有的茶叶揉捻程度过重,就会破坏茶叶中的细胞壁,使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充分析出,则耐泡度就很低。
因此要想提升茶叶的耐泡度,就一定要注意加工工艺中的揉捻程度,使揉捻程度能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区域内。
除此之外,叶片完整性越高,茶叶的耐泡度越高。虽然有的茶叶碎渣出味很快,但耐泡程度偏低。就像,受人喜爱的红碎茶滋味浓烈,但美中不足的是耐泡度很低,往往喝茶人还没喝尽兴,茶叶内含物质就全部释放了。
⑤冲泡技巧及方法
同样一款茶,由于冲泡时间和温度不同,茶叶的耐泡度也不一样。究其原因,茶叶耐泡度会受到水量、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首先,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会影响一款茶叶的耐泡度。投茶量少,注水量多的茶叶耐泡度低;投茶量多,注水量少的茶叶耐泡度高。
其次,出汤速度也会影响茶叶的耐泡度,快进快出的茶叶更耐泡,出汤速度越慢的茶叶不耐泡。
最后,水温高低也会影响茶叶的耐泡度。水温高,茶叶析出的内含物质越多,则耐泡度越低;水温低,茶叶析出的内含物质越少,则耐泡度越高。
俗话说“一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而大多数茶叶的前两泡就奠定了茶叶耐泡度的高低和香气滋味的好坏,是不对的。
一旦前两泡茶的温度较高、浸泡时间过长,茶叶中析出的内含物质就越多,因此耐泡度也会变低,不利于茶叶良好滋味口感的形成。
其实就六大茶类综合来看,我们不能说耐泡度低的茶就不是好茶。但在普洱茶中多数好茶都具有极高的耐泡度,而且这一因素也是我们判断一款好茶的依据之一。
我们是建议是:一款茶的好坏不能单凭耐泡度去决定,还要综合其口感、香气等多方面的因素,有时候耐泡度高的茶叶品质不一定就是好的。